1.全球股災
2.歐難民長征
3.敘利亞女記者
4.黎巴嫩垃圾大戰
5.穆罕默德傳記電影
1.全球股災
全球大鬧股災,沉重的恐慌性賣壓,使得全球股市三兆美元的市值瞬間蒸發。追根究底,這波股災其實是來自於八月十一號,中國無預警的放手讓人民幣貶值,也揭露了中國經濟軟著陸計畫失敗。這股中國黑天鵝的效應,不光是反應在股匯市,在商品市場、國際油價以及黃金市場,也都因市場需求低迷、同步走跌。
黑色星期五、緊接著又是黑色星期一,紐約道瓊工業指數24號開盤還出現一千點的跌勢,迫使紐約證交所罕見的啟動第48條規章,也就是不公佈股價走向,以避免股市過度動盪。有「恐慌指標」之稱的,芝加哥選擇權市場波動指數VIX,開盤跟著暴升90% ,達到53.29點。
這波席捲全球的股災,到26號為止,已經讓全球股市蒸發了三兆美元的市值。震央的中心點,中國上海證交所的綜合股價指數,極短的時間內就從五千點,跌到必須啟動三千點保衛戰,刷新了八年以來最高單日跌幅新的紀錄。
不光是中國國內的兩千六百萬股民哀鴻遍野,國際金融市場也紛紛把矛頭指向中國經濟。中國經濟目前佔全球GDP的15%,主宰全球一半的成長動能,但內需低迷、出口市場疲軟與房市萎靡不振等因素,使得七月份罕見的零售、工業生產,以及城鎮固定資產投資FAI三項數據連三壞,外界已經預期2015年經濟成長率,可能創下25年來最低水準,保七儼然已經成為神話。
八月十一號,中國無預警的放手讓人民幣貶值,揭露了中國經濟軟著陸計畫失敗鐵一般的事實,無論是市場人士還是專家學者,無不大聲疾呼北京當局必須讓經濟透明化,讓市場回歸正常,越干預風險越大。
影響所及原本各界預期美國聯準會FED,可能在九月初宣佈升息的計畫,看來恐怕得繼續延後下去。
至於1997和2008年的金融風暴會不會再起,英國經濟學人週刊認為不會,理由是當前各國與金融機構的體質已經大不相同,文章中並還指出當前全球經濟,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刻,也就是成熟經濟體企圖讓政策正常化,而中國則是試圖重新平衡,兩股勢力拉扯的過程,市場自然會上沖下洗。
記者 王蕙文 報導
2.歐難民長征
中東和北非戰亂,歐洲今年面臨戰後最大一波難民潮,其中大約有16萬人,是從土耳其搭船到希臘,然後從巴爾幹半島前往西歐。這條所謂的”巴爾幹路線”漫長遙遠,難民得面臨無止境的盤查、等待、甚至客死異鄉。奧地利警方27號在公路旁,發現一輛擠滿50具難民遺體的冷凍貨櫃車,顯然是人蛇集團冷血丟包,再次震撼國際視聽。
今年湧入歐洲的34萬難民當中,16萬人走的是巴爾幹路線,從土耳其出發,搭船到希臘小島,穿過馬其頓,塞爾維亞,抵達匈牙利,然後轉往奧地利,再前進德國。平均每天都有三千人想跨越希臘跟馬其頓邊境,雖然只是路過,已經造成負擔。馬其頓日前關閉邊境兩天,宣布進入緊急狀 態,一度把七千個已經入境的難民推回希臘,引爆衝突。
馬其頓警察對難民祭出震撼彈跟催淚瓦斯,衝突見血,最後還是控制不了情況,再次開放邊境,還加開火車跟巴士,送他們盡快前往下一站塞爾維亞。到了塞爾維亞,一樣的登記,等待,餐風露宿重來一次。周而復始,走走停停,各國排外右翼人士,人蛇罪犯的騷擾如影隨形,這禮拜在匈牙利臨時收容所裡,難民情緒再 次爆發。
德國預計到今年底,將接獲八十萬份難民庇護申請,也採取行動簡化相關申請程序,但這勢必引發社會分裂對立,安置非法移民興建的收容所,已經多次遭右翼分子仇恨攻擊,總理梅克爾巡視收容所,也遭排外主義者報以噓聲,但她嚴正聲明,絕不容許攻擊難民這種卑鄙可恥的行為。
記者 施慧中 報導
3.敘利亞女記者
敍利亞內戰已經五年,戰火造成24萬人喪生,加上殘暴的伊斯蘭國崛起,逼得國際媒體紛紛撤離。但一名原本在英國BBC工作的敘利亞女記者Zaina Erhaim,卻反其道而行,她回到家鄉阿勒坡報導新聞,並培養當地公民記者。她的勇敢,更獲頒2015年彼得.麥克勒勇氣與道德新聞獎。敘利亞是全世界採訪新聞最危險的地方,去年共有10個記者殉職,慘遭伊斯蘭國斬首的日本記者後藤健二,是最不幸的例子。國際媒體為了旗下記者安全, 早已紛紛撤離。但是如果沒有記者,誰來提醒世人,敘利亞總統阿塞德到今天,還在用殺傷力強大的桶裝炸藥密集轟炸老百姓,還有伊斯蘭國是如何倒行逆施,把珍貴的帕米拉古城炸個粉碎。
現年30歲的敘利亞女記者Zaina Erhaim,在這樣的使命感下,放棄在倫敦穩定安全的新聞工作與學業,回到曾經是敘利亞第二大城,金融重鎮,如今幾乎被戰火摧毀的故鄉阿勒坡。她上前線採訪,透過媒體跟社群網路傳達敘利亞的真實情況。
Zaina Erhaim的推特聲聲吶喊,度瑪市24個碩果僅存的醫師,舉牌呼籲政府軍不要再炸了,另一帖po文則嚴正警告外國記者,千千萬萬不要到當地採訪,否則第一天就會被綁架。
一個人報導力量有限,埃爾海姆還幫國際組織”戰爭與和平報導研究所”,一手栽培上百名公民記者,其中有1/3是女性,而敘利亞這幾年的危險衝突,很多時候就是靠這些公民記者傳送訊息,曝光在國際主要媒體。
無國界記者組織,跟法新社已故資深記者彼得麥克勒創立的全球媒體論壇,本週選出Zaina Erhaim,為今年彼得.麥克勒勇氣與道德新聞獎得獎者。稱讚她讓新聞價值的力量大增,也為這份勇氣與操守,向她致敬。
記者 施慧中 報導
4.黎巴嫩垃圾大戰
黎巴嫩的垃圾問題鬧了一個多月,現在已升高為政治危機。不滿政府無法解決垃圾問題,黎巴嫩民眾發起”你很臭”的反政府運動,連什葉派的真主黨也加入反政府行列。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已成了垃圾之都,隨處可見堆積如山的垃圾,上面爬滿蒼蠅,居民經過都必須戴上口罩,來阻擋垃圾堆散發出來的惡臭。有人開始用水泥堆沙包起圍牆,希望阻隔惡臭飄散,有些人認為自己活在世界末日。
黎巴嫩政府7月19號關閉了全國最大的垃圾清理場,負責運輸、掩埋垃圾的公司也因合約期滿,在7月中旬起停止收集貝魯特等地的垃圾,導致街頭垃圾堆積如山,加上黎巴嫩政府的腐敗無能,累積的民怨一次爆發,民眾透過社群網路發起”你很臭”的反政府運動,迅速獲得廣的迴響。
你很臭的反政府運動,上周四將戰場轉往街頭,群眾跟警方爆發激烈衝突,警方發射消防水柱跟催淚瓦斯驅離,甚至派出軍隊鎮壓,民眾則以石塊還擊,雙方共有近300人受傷,場面混亂。
黎巴嫩政局長期混亂,加上宗教衝突等複雜因素,國會兩度延長任期,民意無法伸張,總統職務從2014年懸缺至今,政府運作空轉。黎巴嫩什葉派的真主黨眼見這次反政府運動有機可趁,也在本周宣布支持。黎巴嫩總理薩拉姆本周召開緊急內閣會議,呼籲各黨放下分歧,立即解決持續一個多月的垃圾危機,不過6名 部長在會議途中離席表達抗議,痛批垃圾問題變成一場政治秀,會議最後仍然無法提出解決辦法。
”你很臭”反政府運動,本周將發起更大規模示威,號召群眾這個週末再上街頭,垃圾問題已升高成政治危機,黎巴嫩短期內都不會太平靜。
這部講述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童年故事,全長171分鐘的新片,是伊朗知名的大導演馬吉德馬吉迪,花了七年多時間籌備拍攝,網羅了當前伊朗電影界最頂尖的演員參與演出,整部片的製作經費高達四千萬美元,創下伊朗電影界新的紀錄。
這是馬吉迪以穆罕默德為主角的三部曲之一的第一部,劇情以穆罕默德出生前,一直到青少年時期的事件為主。由於伊斯蘭教的教規,禁止出現穆罕默德的形象,整部電影因此完全看不到穆罕默德的臉。
影片會引發的爭議,完全被馬吉迪料中。位在埃及遜尼派最高學術機構的宗教專家、艾爾阿資哈爾,以聲明表示”反對任何描繪先知與使者的藝術形式”,”因為這會貶低他們的精神”,不光是先知的形象不能呈現,就連他的聲音也不行。
這不是伊斯蘭世界的電影工作者,第一次挑戰禁忌,1976年敘利亞美國籍的導演阿卡德,就拍了以穆罕默德為主角的影片「穆罕默德-真主的使者」,當時便曾引發伊斯蘭世界強烈的批判。
而以什葉派為主的伊朗相較之下,對這方面的態度就顯得寬鬆許多。影片部份的資金來自於伊朗政府,並選在什葉派第八代伊瑪目、阿里里達的誕辰這一天上映,八月27號還將以開幕電影的身份,在加拿大蒙特婁影展放映。
黎巴嫩的垃圾問題鬧了一個多月,現在已升高為政治危機。不滿政府無法解決垃圾問題,黎巴嫩民眾發起”你很臭”的反政府運動,連什葉派的真主黨也加入反政府行列。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已成了垃圾之都,隨處可見堆積如山的垃圾,上面爬滿蒼蠅,居民經過都必須戴上口罩,來阻擋垃圾堆散發出來的惡臭。有人開始用水泥堆沙包起圍牆,希望阻隔惡臭飄散,有些人認為自己活在世界末日。
黎巴嫩政府7月19號關閉了全國最大的垃圾清理場,負責運輸、掩埋垃圾的公司也因合約期滿,在7月中旬起停止收集貝魯特等地的垃圾,導致街頭垃圾堆積如山,加上黎巴嫩政府的腐敗無能,累積的民怨一次爆發,民眾透過社群網路發起”你很臭”的反政府運動,迅速獲得廣的迴響。
你很臭的反政府運動,上周四將戰場轉往街頭,群眾跟警方爆發激烈衝突,警方發射消防水柱跟催淚瓦斯驅離,甚至派出軍隊鎮壓,民眾則以石塊還擊,雙方共有近300人受傷,場面混亂。
黎巴嫩政局長期混亂,加上宗教衝突等複雜因素,國會兩度延長任期,民意無法伸張,總統職務從2014年懸缺至今,政府運作空轉。黎巴嫩什葉派的真主黨眼見這次反政府運動有機可趁,也在本周宣布支持。黎巴嫩總理薩拉姆本周召開緊急內閣會議,呼籲各黨放下分歧,立即解決持續一個多月的垃圾危機,不過6名 部長在會議途中離席表達抗議,痛批垃圾問題變成一場政治秀,會議最後仍然無法提出解決辦法。
”你很臭”反政府運動,本周將發起更大規模示威,號召群眾這個週末再上街頭,垃圾問題已升高成政治危機,黎巴嫩短期內都不會太平靜。
記者 靳元慶 報導
5.穆罕默德傳記電影
曾經以電影「天堂裡的孩子」,入圍1998年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伊朗導演馬吉迪,花了七年拍攝的最新作品「穆罕默德」,本週起在伊朗上映。為了尊重”不能出現先知形象”的律法,電影裡完全看不到穆罕默德的面容,但仍然引來遜尼派人士的抨擊。這部講述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童年故事,全長171分鐘的新片,是伊朗知名的大導演馬吉德馬吉迪,花了七年多時間籌備拍攝,網羅了當前伊朗電影界最頂尖的演員參與演出,整部片的製作經費高達四千萬美元,創下伊朗電影界新的紀錄。
這是馬吉迪以穆罕默德為主角的三部曲之一的第一部,劇情以穆罕默德出生前,一直到青少年時期的事件為主。由於伊斯蘭教的教規,禁止出現穆罕默德的形象,整部電影因此完全看不到穆罕默德的臉。
影片會引發的爭議,完全被馬吉迪料中。位在埃及遜尼派最高學術機構的宗教專家、艾爾阿資哈爾,以聲明表示”反對任何描繪先知與使者的藝術形式”,”因為這會貶低他們的精神”,不光是先知的形象不能呈現,就連他的聲音也不行。
這不是伊斯蘭世界的電影工作者,第一次挑戰禁忌,1976年敘利亞美國籍的導演阿卡德,就拍了以穆罕默德為主角的影片「穆罕默德-真主的使者」,當時便曾引發伊斯蘭世界強烈的批判。
而以什葉派為主的伊朗相較之下,對這方面的態度就顯得寬鬆許多。影片部份的資金來自於伊朗政府,並選在什葉派第八代伊瑪目、阿里里達的誕辰這一天上映,八月27號還將以開幕電影的身份,在加拿大蒙特婁影展放映。
記者 王蕙文 報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