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國際新聞短評} 全球現場-漫遊天下 2015/04/18


1. 赴港一週一行


       香港為紓解水貨客來香港掃貨,引發民間對立衝突,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公室,這個禮拜起,把深圳居民赴香港的一簽多行政策,改為一週一行的簽注。這項針對水貨客的政策,預計半年後可看到成效,甚至也將連帶影響,香港北區邊境的零售業,房價與經濟生態。預計約有450萬經常訪客,平均年94億港元的消費額受影響。
     
       過去深圳居民藉由一簽多行制度,可以一天好幾次出入香港掃貨,北部邊境包括上水、屯門、元朗等地區,商店租金暴漲,只有專做水貨客生意的西藥房租得起。批貨行為擾民,早已引發族群矛盾,甚至暴力衝突。港府多次陳情溝通,國務院港澳辦終於通過改革。

短評: 中國中央對香港的民怨有了實質性的回應,其實水貨客本來就不是正常的商業模式,此次政策的出台有助於抑止這種風氣,並且帶動當地經濟型態轉變,本土傳統餐飲零售業將有望回歸。一周一行也較不影響銅鑼灣,尖沙嘴等高消費,自由行旅客多的商業精華區,唯有要持續觀察未來其他規避此政策的水貨客行為。

2. 地中海墳場

       中東跟非洲地區的不安局勢,促成一波波難民出走潮,歐洲邊境管理局統計,今年第一季非法入境者就增加了153%,成長速度史無前例。其中從北非偷渡到義大利的海上捷徑,隨著氣候回暖也日趨活躍,但是偷渡船普遍簡陋破爛,事故率極高,也讓地中海成為偷渡客的海上墳場。
       政局紛亂無暇他顧的利比亞Libya,首都的黎波里Tripoli成為熱門出發地點,只要能被救起,送到西西里島Sicilia,跟藍沛度沙島lampedusa Island等義大利南部其他收容所,就有機會落腳歐盟。藍沛度沙島上的收容所只能容納250人,現在已經擠進1500人,每天還有數以百計的難民持續湧入,南部各地收容所都已經滿載。去年共有17萬偷渡客循這條路線進入義大利,3400人撐不過凶險航程喪命,今年光是四月,義大利海岸防衛隊已經營救超過兩萬個海上難民,但也有近一千人罹難。
        2013年10月一場嚴重的偷渡船海難後,義大利軍方啟動一項名叫”我們的海”搜救計畫,動員海軍艦艇營救海上難民,儘管拯救15萬人性命,不過耗資上兆歐元,遭極右派政黨認為助長偷渡而反對,去年底被迫畫下句點,改由歐盟邊境巡防計畫Triton接手。不過設備與管轄範圍顯著減少,今年以來罹難的海上難民大增。夏天的偷渡高峰即將到來,預計有50萬人蓄勢待發,藍天碧海下這條死亡航線,又要吞噬更多偷渡客性命。
       
       其他歐盟國家也不想管這個燙手山芋,聯合國難民總署呼籲各國,以實際行動協助解決問題,歐盟五月將公布的新移民政策備受矚目。

短評: 穩定的歐盟和戰亂貧窮的中東及北非,只有一個地中海的距離,這也使得難民冒險前往投靠的動機極強,即使得付出約2萬台幣給人蛇集團並坐上安全性有疑慮的船,仍然前仆後繼;搜救難民卻是一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義大利的獨立搜救計畫已經宣告失敗,如此規模的工作可能經由歐盟和聯合國等跨國組織才有可能實行;在人道救援和鼓勵偷渡之間也得拿捏好平衡點,持續觀察歐盟五月將公布的新移民政策。

3. 奈及利亞綁架週年

       日前宣誓效忠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的武裝組織博科聖地Boko Haram,去年4月14號,在東北部齊博克綁架了219女學生。事件滿一週年了,但少女們仍不知去向。國際特赦組織最新報告指出,過去一年被綁架的奈及利亞女性,恐怕超過兩千人;根據從博科聖地逃出來的當事人說法,被綁的女性,多半遭到性侵、奴役、或成為戰士、也可能被殺害。
     
       博科聖地以推行伊斯蘭律法為宗旨,反西方體制教育,活躍於奈及利亞、喀麥隆、尼日等國,其中半數人口是基督徒的奈及利亞,經常成為他們攻擊的目標。根據國際特赦組織的最新報告,包括這219名女孩,博科聖地去年以來,在當地綁架兩千多名女性。他們根據兩百名證人,包括28個成功脫逃的婦女證詞,記錄到至少有38起綁架案。
       
        國際特赦組織長達90頁的報告,還指出博科聖地從2014年到今年年初以來,在奈及利亞西北部的燒殺擄掠已經造成至少5萬5千人喪生。另外根據聯合國的報告,為了逃離博科聖地,奈及利亞有150萬成為難民,其中80萬是兒童。
       
        五月即將上台的奈及利亞新總統前軍事強人布哈里,已經承諾將跟國際合作掃蕩博科聖地。不過過去政府軍的焦土政策中殘忍的軍事手段,也引起人權組織和人民抗議,布哈里和博科聖地的角力是否將製造奈及利亞新一波的人道危機,將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短評: 上一個新聞提到的中東北非,到這一則的奈及利亞,在在顯示以西方為主的國家對付這些之前殖民國家問題處置的失敗,導致宗教仇視、互相報復的惡性循環,讓當地人民不惜賭上身家性命遠離家鄉;至少現在新任總統已承諾將跟國際合作,持續關注他會採取的行動。

4. 巴西示威

       南美洲的巴西,日前爆發國營石油公司大規模貪瀆弊案,現在民怨越來越沸騰。這個禮拜在巴西24個州400個城市,將近百萬的民眾,再度示威,要求總統羅塞芙Dilma Rousseff下台,並接受司法調查。
     
       羅塞芙的第二任期才剛滿百日,最新民調顯示,羅塞芙的支持率只剩13%;高達63%的巴西民眾認為羅塞芙應該為石油公司貪污案接受彈劾;在野黨指出,這些受賄行為多發生在羅塞芙2003到2010年擔任巴西石油公司總裁的期間,羅塞芙根本脫不了關係。
     
       巴西國營石油公司,被指控賄賂執政黨政府官員,以取得高達230億美金的政府外包案合約。巴西執政黨工黨的會計瓦卡里尼托,本週正式在聖保羅住家附近遭到逮捕,聯邦檢察官掌握的證據顯示,瓦卡里尼托專門替工黨收受黑錢,工程回扣,同時負責洗錢工作;如果證實瓦卡里所掌握的金錢,跟國營石油公司有任何關聯,案情可能持續向上延燒。瓦卡里尼托是總統羅塞芙的機密幕僚,關係極為密切,他遭到逮捕,也把巴西這波反貪行動又推向另一個高點。
      
短評: 去年10月羅塞芙才在大選中險勝中間偏右挑戰者內維斯,今年就遭遇弊案纏身;已經因大選分裂的巴西社會衝突會更加劇;現在已經演變成大規模的示威,得持續觀察弊案的發展,以及社會民眾的反映。

5. 美國大選戰將錄
     
       美國政壇這個星期又有兩位政治人物,宣佈角逐2016總統大位。一位是身經百戰、二度爭取黨提名權的,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另一位是佛羅里達州、古巴裔參議員魯比歐。總計到目前為止,民主、共和兩黨已經有四個人,正式投身選戰,而從民調數字來看,希拉蕊的支持率,目前仍然遙遙領先。
   
       歷經參議院、與國務院等職位的洗禮,二度角逐白宮大位,打出的競選主軸,分別是改善經濟、強化家庭保障、改革競選經費規定、捍衛美國免受外來威脅。

       打從1979年柯林頓當選州長起,希拉蕊便入住官邸,多年下來所累積的豐厚人脈,特別是與華爾街金融界綿密的關係,很難不被對手貼上”權貴”的標籤。七年前的黨內初選,希拉蕊的全國性民調支持率,普遍領先同黨競爭對手20個百分點,但卻在愛荷華的初選功虧一簣,敗給了伊利諾州、仰賴小額捐款累積競選經費的,初生之犢參議員巴拉克歐巴馬。
       她這次所要挑戰的不光是性別政治,還有美國選民習慣同一政黨執政兩屆過後,換黨做做看的選舉文化,史上只有老布希順利的接上同屬共和黨的雷根,入主白宮的例子。

短評: 在知名度上,希拉蕊仍佔有相當大優勢,儘管她是女性,但在日益開放的美國社會,這已經不在是個問題;他要面對的恐怕是對歐巴馬政府的反彈、美國人民換黨做做看的選舉文化以及共和黨已經拿來作議題的權貴形象。但同事共和黨也得提出能讓人耳目一新的參選人,才有更多機會收復失去已久的白宮。


延伸閱讀: Hillary Clinton's 2016 Presidential Campaign Announcement (OFFICIAL)



















6. 美古解凍

       結束55年來的冷戰敵對狀態,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古巴領袖勞爾卡斯楚,11號趁著美洲峰會之便,面對面晤談1個多小時,兩人握手言歡,在這場破冰會談中,美國和古巴都同意,在尊重彼此差異下,繼續推動關係正常化。
        歐巴馬是在去年12月17號對外宣佈,要改變過去50多年來對古巴的禁運封鎖政策,因為這套孤立措施,並未促成一個民主、繁榮和穩定的古巴,等於坦承政策失敗。
       1959年卡斯楚在古巴革命勝利後上台,為了搞垮這個獨裁政權,美國在兩年後與古巴斷交,祭出禁運制裁,此後美國經歷十位總統,透過經濟封鎖、政治孤立、外交施壓等種種手段,都無法推翻卡斯楚,反而因為孤立古巴,遭到美洲國家的反彈,導致美國在拉美的影響力下降。
       歐巴馬上台後,為了爭取古巴釋放自2009年起囚禁的美國商人格羅斯,與古巴展開長達18個月的秘密協商,雙方終於透過互換囚犯間諜,走上關係改善之路。而在美古領袖歷史會面3天後,白宮就宣佈,將把古巴自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黑名單除名,這麼做也是順應拉美情勢。
       冷戰時期古巴雖然鼓吹左派思想,支持拉美國家推翻右派政權的游擊活動,但如今從墨西哥到智利,都已透過民主選舉,選出國家領導人,拉美最後一個游擊隊–哥倫比亞革命武裝部隊,與哥國政府在古巴進行的停火談判,可望在今年內為50年的內戰畫下句點,古巴扮演的其實是和平使者,早就跟恐怖主義扯不上邊。
       而掃除資恐的污名,對古巴而言,不只具有政治上的象徵意義,部份經濟上的制裁也會跟著解除。
       接下來解除貿易禁運,將是美國古巴關係正常化的另一道關卡,由於必須獲得美國國會批准,在目前美國參眾兩院都掌控在共和黨手裡的情況下,恐怕短期內難以突破,此外明年美國將舉行大選,民主黨是否能繼續執政,延續歐巴馬對古巴友好的政策,也將為美古關係解凍投下變數。

短評: 其實近年來古巴已經不是當初卡斯楚領導下的反美大威脅,但是由於佛羅里達州的古巴移民一直是兩黨不可忽視的選票群,所以對古巴議題上一直不敢有所變動;直到近年來中國和俄羅斯對拉丁美洲的拉攏,導致美國亟欲修復自己和鄰居拉丁美洲的關係,所以才有了這次重大的突破,但是還是必須持續觀察解除貿易禁運送到國會後共和黨得反映,以及美古對人權問題的後續發展。

7. 俄對伊朗軍售案

       歐美和聯合國針對伊朗的限制核能問題,初步達成了架構協議,但要到6月底才會敲定細節,包括如何放寬對伊朗的制裁等等。但就在這個時候,俄羅斯卻搶先解除對伊朗的軍售禁令,而且可能出售最先進的S-300防空飛彈,讓區域均勢立刻受到影響。
       2007年,俄羅斯和伊朗簽約,出售編號PMU-1型號的S-300飛彈系統,但在2010年由於歐美與聯合國,強力要求俄羅斯配合制裁,俄方片面終止合約。5年後的現在,俄羅斯認為制裁的條件已經不存在,於是主動宣佈解除禁令,而且以PMU-1型號停產為理由,打算出售更先進的S-300VM。為了平息各方疑慮,俄羅斯特別澄清,強調S-300系列是單純的防禦性武器。
       但不僅美國認為協議的最後細節還沒敲定,俄羅斯偷跑等於是扯後腿,以色列更強烈懷疑伊朗遵守協議、限制核能活動的可信度,也不排除以空襲摧毀伊朗的核能設施。而S-300VM勢必大大提升伊朗的防空能力,以及空襲成功的困難度。
       美聯社的報導認為,俄方的如意算盤之一,是要在烏克蘭問題上,迫使歐美做更多讓步。但這也可能會有反效果。因為以色列也能打烏克蘭牌,只要俄羅斯果真出售先進飛彈給伊朗,以色列也可以軍售烏克蘭,甚至喬治亞,這些努力向西方靠攏,而跟俄羅斯有衝突的國家。
短評: 以這筆防空系統總額有八億美金的交易來講,一來對俄羅斯羸弱的經濟不無小補,二來更強化伊朗和俄羅斯的關係,不會因為美伊關係改善而稀釋。但同時沙烏地、美國的鷹派、以色列卻也擔心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增強的伊朗可能反而成為地區強權。另外歐巴馬在伊朗問題對國會的說法是謹慎解除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希望限制它核子的發展,若伊朗違約,美國不會放棄軍事選項,但現在伊朗拿著解除經濟制裁的經費去採購防空系統,是否將之抵銷?俄羅斯軍售已經引發了美國國內政治的矛盾,是否影響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值得持續觀察。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