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全球現場-深度週報 2015/09/12

 2015/09/07-2015/09/12


    1. 歐洲難民難題
    2. 美國坐視難民潮
    3. 敘利亞內戰打不完
    4. 伊拉克難民徒步行
    5. 西藏兩樣情


1. 歐洲難民難題

       難民男童伏屍海灘的照片,使歐洲更積極應對移民潮。歐盟打算以強制配額,在成員國內安置16萬難民。不過各國條件不同,立場南轅北轍。聯合國估計,未來2年還會有上百萬難民湧入,讓歐洲能自由通關的申根協議,有瓦解危機。
       難民長征軍通過德國敞開的邊境,這個禮拜湧向北歐,多數人的目的地是庇護條件相對寬鬆的瑞典,卻在丹麥先踢到鐵板。丹麥要求這些人先下車登記,遭拒絕後關閉了往來德國的鐵公路交通。
       在同一個歐盟裡,不同成員國對難民移民態度兩極化,德法領袖明確表示,希望建立有約束力且永久性的制度,讓歐盟國家分攤難民,中東歐小國則拒絕移民 大軍忽視都柏林公約的規定,不願在歐盟第一個入境國辦理登記,自由來去路過造成負擔,認為配額只會吸引更多人前仆後繼。東西分裂態勢明顯,歐盟執委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這個禮拜提出,由22個成員國收容16萬難民的強制配額計劃,很難如願在下禮拜獲得各國批准通過。
歐盟擔心,沒有一致的對策立場,只會促使各國關閉邊境,象徵抹平國界、自由移動的申根協議,可能就這樣被難民潮沖垮。
        申根協議從1984年六月,由德、法、荷、比、盧五國簽署,發展至今已經有26國的規模,只要有成員國的身分證或是申根簽,區域內跨國旅行都不用通關檢查護照,今年六月才剛剛慶祝簽署30週年,就面臨重大難關。難民潮是一個原因,匈牙利,義大利,希臘等首當其衝的邊境國度,根本消化不了數萬人的查證與登記,歐洲檢察署七月就警告過,有伊斯蘭國恐怖份子透過人蛇集團,隨難民混進歐洲,還用人口走私收入資助恐怖主義。上個月21號,一名支持伊斯蘭國的男子身懷刀槍武器,搭乘法國大力士高鐵,準備展開大屠殺,所幸被車上的休假美軍即時制服,更突顯安全隱憂。
       聯合國難民署保守估計,今明兩年至少有85萬難民,跨過地中海到歐洲尋求庇護,呼籲國際社會採取更團結一致的庇護政策。俄羅斯則指控當前危機是歐美自食其果,執意發動戰爭推翻伊拉克與利比亞政權,才會造成大量百姓流離失所。
記者 施慧中 報導
2. 美國坐視難民潮

       歐盟為了難民焦頭爛額,與歐盟關係緊密、始終扮演國際事務龍頭的美國,卻一直作壁上觀,引來各方批判,這兩天華府終於政策轉向,有可能接納十萬名難民。
       二戰結束七十年的紀念週年,德國與美國這兩個昔日分屬不同陣營的國家,如今處理難民的作法,大大的扭轉了過去歷史所留給外人的印象。梅克爾領導的德國敞開雙臂,全國上下總動員,準備在今年容納八十萬難民入境;反觀民主黨歐巴馬領導的美國,敘利亞內戰爆發四年以來,只有一千五百名敘利亞難民成功取得美簽,而且絕大多數都是今年批准的。
英國前外相目前擔任國際救援委員會主席的米利班(Ed Milliband),接受美國媒體訪問時直間指出,美國有義務在2016年底之前,讓六萬五千敘利亞難民棲身。
       事實上,早在今年五月民主黨陣營的參議員,便以聯名信的方式呼籲歐巴馬政府,至少要收容六萬五千名敘利亞難民,六月共和黨的眾議員麥考,便以伊斯蘭國、蓋達與真主黨份子,可能隱身其中,而國安官員沒有資料可以查核他們的身份為由,反對今年要讓兩千名難民入境的計畫。此外,歐巴馬當局也不願面對難民的問題,讓共和黨陣營又有施力點,阻撓與伊朗簽定的核子協議。
       這個月二號敘利亞三歲難童亞藍,伏屍土耳其沙灘的事件,美國媒體才開始給予篇幅報導難民危機最新發展,九號這個在全世界延燒了一個星期的議題,才出現在參議院的議場上。
       當天國務卿凱瑞和參院與眾院撥款委員會多位成員舉行了閉門會議,會後凱瑞表示美國將會大幅增加難民收容的數量,確切數字尚未決定,但有消息指當局考量的數量是十萬人。
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報導指出,美國這個標榜是民族大熔爐的國家,對移民的態度向來變化無常,二十世紀三零年代,當猶太人面臨滅種危機,拼命要逃出納粹德國時,美國對他們關緊國門,把他們被逼入絕境。1938年的艾維昂會議以及1943年的百慕達會議,美國在難民會議上擠出幾滴鱷魚的眼淚,然後便什麼都沒有做。
記者 王蕙文 報導

3. 敘利亞內戰打不完

       這波難民潮,多數來自敘利亞。敘利亞內戰打了四年還停不了,阿薩德政府有俄國撐腰,歐美支持的反抗軍則是鬧分裂,讓IS迅速坐大,僥倖活命的敘利亞人,只能選擇逃離。
       敘利亞內戰持續膠著,反抗軍花了兩年時間,本周終於拿下伊德利普省,政府軍的主要空軍基地,也徹底將政府軍勢力趕出該省,但敘利亞的堅強盟友俄國, 也已派出地面部隊前往當地支援。來自黎巴嫩的消息指出,俄國正在敘利亞沿海和內陸建立軍事基地,俄國外交部本周也正式坦承,一直有對政府軍在內戰中提供軍事援助。
       儘管俄國強調不會直接參與敘利亞內戰,但美國白宮本周強調,任何國家都不能支持敘利亞阿塞德違反人道的政權,美國國務卿凱瑞本周也針對此事跟俄國外長拉夫洛夫熱線對話,警告俄方不應支持更多暴力行為,北約也表示關切。
        尋求政治解決,一直是國際社會過去四年多來,對敘利亞問題的一貫立場,但談何容易。主張撤軍的美國歐巴馬政府,態度消極,對獨裁的阿塞德政權毫無辦法,之前為了牽制阿塞德,暗助反抗軍跟庫德族團體,但內戰激烈反對派分裂,導致極端武裝團體伊斯蘭國IS趁機坐大。俄國伊朗甚至中國,都希望拉攏阿塞德政權,在中東取得絕佳戰略位置來制衡歐美。過去四年多來,國際的政治角力,夾雜中東遜尼跟什葉派的宗教因素,讓情勢更加惡化,敘利亞烽火連天,25萬人死亡,大批民眾逃離家園淪為國際難民,也是歐洲這波難民潮的最大主因。對此,法國總理本周宣布,將主動從根源著手解決難民問題,對敘利亞境內的伊斯蘭國跟阿塞德政權發動空襲。
       聯合國6月的數字,敘利亞國內流離失所的人數760萬人,全球最高,淪為難民的人數達388萬,這還是2014年底的數字,兩者加起來已超過該國半數人口。敘國難民的流離顛沛令人同情,但真正的悲歌是,國家的命運受制於他國,自己卻無能為力,只能想盡辦法逃出這個生長的地方,求得安身立命之處。
記者 靳元慶 報導
4. 伊拉克難民徒步行

       敘利亞的鄰國伊拉克,因為IS作亂和宗教惡鬥,同樣烽火連天。法新社紀錄了一對伊拉克年輕夫婦,他們揹著四個月大的男嬰,只靠著雙腳,從巴格達一路逃到德國慕尼黑。
       一列又一列滿載難民的火車,駛抵德國慕尼黑,當地民眾張開雙臂熱情歡迎,警察像是耶誕老公公一樣親切的抱著幼童。橫跨了兩個大陸,一路逃難的過程受盡人情冷暖的難民,一時間有些還反應不過來。
       阿馬德和阿莉雅這對小夫妻就是這樣。他們倆是在去年二月,決定結束服飾店的生意,離開巴格達,倆人當時剛訂婚沒多久,坐在一個名叫做「雞先生」的餐廳慶祝,孰料突然一聲巨響、倆人都被碎片波及。
       阿馬德一開始向美國尋求庇護,遭到拒絕,於是鋌而走險,決定非法偷渡前往歐洲。他們兩千五百公里、橫跨七個國家的旅程,從土耳其展開、乘著漁船登陸希臘,然後走過馬其頓、乘火車途經塞爾維亞前往匈牙利,在人蛇走私客的協助之下鑽過鐵網,前進奧地利。這一路不但要被人蛇集團勒索,就連販賣三明治、飲水與紅牛提神飲料的小販,都對他們敲竹槓。
       沒有任何正式文件,阿馬德一家就算有錢都不能入住旅館,走累了就在路旁草叢倒下來,和逃犯一樣提心吊膽的生活,全程才走不到一半,阿莉雅就停奶了,沒有奶水可以餵才四個月大的孩子。阿馬德和阿莉雅計畫前往德國科隆,又或者是荷蘭,這兩地都有親友可以幫忙安頓他們的生活。
       阿馬德一家抵達慕尼黑車站,隨及被警方帶往登記處登記資料,之後又轉往難民臨時收容所棲身。法新社記者透過手機APP軟體詢問他抵達後的情況,他說裡頭真的很擠,兩家人擠在一個小房間,而他們都還穿著抵達時的衣物,阿莉雅向所方詢問可否換一個較好的居住環境,得到的回應是「這裡又不是飯店」。
       短短三天的時間,就有兩萬難民湧進慕尼黑,所有人要順利被安排到一個可以做為家的地方,恐怕還得等上好幾個月的時間。這一路花費了九千歐元,將近台幣三十三萬,但阿馬德說「感謝老天爺,至少我們辦到了」。
記者 王蕙文 報導
5. 西藏兩樣情

       慶祝西藏自治區50週年,中國本週在拉薩舉行閱兵慶典,大肆宣傳西藏建設,對此,流亡印度的西藏人,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似曾相識的閱兵畫面,8號搬到了西藏,為了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0週年,北京當局在拉薩盛大舉行了慶祝活動,雄壯威武的軍隊踢著正步,通過布達拉宮廣場。這樣的場景,挑起了西藏人的敏感神經。
      1950年中共進軍西藏,砲火很快鎮壓藏人反抗武力,解放軍高舉毛澤東肖像和大旗踏上拉薩街頭。在中共眼中,西藏終於獲得解放。1959年,藏人不滿中共的高壓統治,起而抗暴,雙方實力懸殊,達賴喇嘛流亡印度,中共為了肅清反抗軍,屠殺20萬藏人軍民。其後為了維持西藏穩定,在1965年九月一號成立自治區。西藏五十年來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官員口中美麗的經濟生產數據,恐怕只是粉飾太平的說法。
       藏人不滿在自己的土地上,遭到二等公民的對待,不滿遭到宗教迫害,更不願被邊緣化,屢屢發起抗爭,2008年抗爭在西藏遍地開花,遭到中國無情鎮壓,走投無路的藏人,最後選擇以自焚方式維護宗教信仰與尊嚴。
       中共當局為了發展經濟不惜破壞生態環境,在西藏東北部一座聖山採鈾礦,就是藏人信仰不被尊重的典型實例。根據中國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西藏自治區的生產總值達到920億人民幣,比50年前增長了281倍,觀光客絡繹不絕,一切看似繁榮穩定,但自治區講好的自治呢?藏人的聲音又在哪裏呢?
記者 曾惠敏 報導 






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2015/09/08劉必榮講天下】歐洲難民及衍生問題、烏克蘭情勢

(一)、德國率先接受難民潮 歐盟是否跟進不一
(二)、歐洲難民潮引發關切 伊斯蘭聖戰士摻雜難民中
(三)、烏克蘭叛軍年底交還邊界 俄羅斯軍勢力趁勢介入?

(一)、德國率先接受難民潮 歐盟是否跟進不一

       這幾個月來,歐洲難民危機越演越烈,從中東、北非,不管跨地中海或從巴爾幹進入歐洲的難民越來越多,這考驗著歐洲的價值、歐盟處理難民問題的能力,以及可以看到歐洲東西方陣營的分裂。基本上來說,西歐國家如德國、法國比較願意接受越來越多的難民,但原本民族比較單純的東 歐國家如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他們希望保持歐洲基督教的純化,不希望有太多穆斯林進入改變社會的體制。
       上週五,德國總理梅克爾做了一個非常勇敢的決定,她開放邊界讓大批滯留在歐洲,尤其是滯留在匈牙利的難民能夠到德國尋求政治庇護,德國估計大約會有八十萬難民進入尋求政治庇護。歐盟在上禮拜也強制規定,歐盟國家必須分攤難民配額,教宗也呼籲12萬個教區,每個教區起碼容納一個穆斯林的家庭。
      
       德國總理梅克爾其實在做開放移民決定之前已經做了一些撲墊的工作,例如她在今年年初發表演講,抨擊那些反伊斯蘭運動人士,她認為伊斯蘭應該是屬於德國的宗教之一;今年六月,她在基民黨黨慶時表示德國本來就是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中,移民第二多的國家,慢慢有很多德國人承認德國是個移民國家,何況德國現在又這麼需要勞工,在勞工短缺的情況下,接納大批政治難民,其實也有幫助。對此,德國內部是有辯論,但梅克爾能夠非常巧妙的導引這樣的辯論,一方面能夠遠離極右派,另一方面又能穩住保守派的基礎,事實的往自由派的方向來帶,這可以看的出梅克爾的政治藝術,非常純熟並在最準確之時提出開放邊界。
        然而,問題並沒有結束。當梅克爾提出開放邊界讓大批移民進入時,基民黨的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抨擊梅克爾此舉不智,結果她還是沒擺平自己的保守陣營,所以在星期一梅克爾就表示這是一次性的決定,凡是該留在德國的一定會想辦法給予人道的照顧,但沒資格留在德國的難民還是得離開。換句話說,她必須花更多的時間去分移民的來歷。
       當初一個庫德族三歲小男孩溺斃在海邊的照片引起國際間很大的震撼,表示必須援助移民,但也有很多人指出,三歲小孩溺斃在海邊的照片其實顯示他不是敘利亞的政治難民,庫德族其實是想到歐洲尋找工作的經濟難民,如果詳細區分移民種類,那三歲小男孩的家庭可能是沒辦法留在歐洲,所以這其中也引起了很多大的辯論,也因此梅克爾的態度又開始慢慢往回收了一些。此外,也有西方分析家指出,大批難民在國際壓力上進入歐洲,但歐洲本身還是有些極右派的政黨,他們對這大批難民的進入是有顧慮的,而這些極右派政黨的勢力會起來,會反應在下一次的選舉之上。
       就歐洲正在辯論之時,IS宣傳單位又發表聲明表示,大批的移民中其實混了很多IS的聖戰士,也就是說他們藉由移民混入歐洲,安頓好之後,從歐洲內部發動聖戰。此事一公布,土耳其方面證實的確有些聖戰士是這樣進入歐洲,大批難民夾雜幾千個聖戰士,這絕對有可能的,這也讓移民問題在歐洲引起的辯論將顯得更為激烈。
       因為IS勢力作大,所以法國和英國的態度開始改變,過去法國參與美國轟炸IS的行動大概只是針對伊拉克內部的IS進行轟炸,現在IS勢力若因此作大,那事情越來越複雜,法國就曾考慮轟炸敘利亞內部,因為IS本來盤據的範圍就是敘利亞及伊拉克。過去是美國在轟炸敘利亞和伊拉克,歐洲的盟邦大概只侷限在伊拉克,但現在IS勢力不斷擴大,且還搶了一些溫和派反抗軍的地盤,於是情勢開始有所改變。因此IS問題與難民問題是連在一起的難民問題與歐洲內部東歐西歐的分裂也有關係,而東西歐的分裂也會影響到極右派政黨勢力的起來,所以從國際到國內,從全球治理到內部架價值的分裂所引起的震盪,對歐洲後續所造成 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二)、歐洲難民潮引發關切 伊斯蘭聖戰士摻雜難民中

       難民危機的冒出,所有問題也都冒出來。巴勒斯坦趁機表示如果歐盟顧慮敘利亞難民,是否讓巴勒斯坦難民也能夠返鄉?在此時大家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去管到巴勒斯坦的難民。
       各國面對移民問題該是什麼態度,也都反應在各國選舉上面本週五新加坡進行大選,新加坡人民行動黨面臨一個嚴峻的挑戰,因為整個情勢不太一樣,首先是反對黨在29個選區都提出候選人,人民行動黨可能還是會贏,但反對黨這樣大批的提出候選人,對人民行動黨當然是很大的挑戰,這一次選舉引起的幾個焦點的議題,第一個就是移民,移民問題很多人說在法律上要區分政治難民或經濟難民,而哪些又是非法移民?它都是全球化底下的人口流動,新加坡也是。
       新加坡在2006年人口普查時只有440萬人,2014年達到550萬人,100多萬人士國外移民進來的,所以新加坡最近問題常發生外國移民與新加坡人之間。不管是融合問題、社會摩擦或爭奪社會各種資源,這些都是一個城邦國家所面臨非常嚴峻的問題,到底新加坡要如何定位?到底新加坡有能力或意願接納多少 的外國移民?這次也此議題也變成選舉辯論的重要題目。
       此外,在經濟問題上,新加坡本身與全球經濟同步放緩,在此情況下,其GDP下修至2%-2.5%,但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經濟是連在一起的,而馬來西亞的經濟也開始下滑,因為油價與天然氣下跌,這也連帶牽動了新加坡的經濟;而當然新加坡還有其他問題,如公積金問題、房屋問題、交通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在新加坡這次選舉變成主要的辯論議題。
       2006年新加坡選舉,人民行動黨得票率為67%,但2011年得票率降到60.1%,今年這個禮拜的選舉會有何影響?其實我們看東南亞幾個國家在 今年選舉或政治上都有些動盪,如泰國,泰國本來要修憲,但軍政府否決了修憲草案,修憲憲法要重新擬定,因此軍政府可以繼續再執政七個月,像這些東西都會影 響到東南亞各國連動的經濟與政治發展,這些都是我們可以關注的。

(三)、烏克蘭叛軍年底交還邊界 俄羅斯軍勢力趁勢介入?

       烏克蘭今年二月通過的「明斯克協議」,內容表示雙方停火,且至年底這些東烏克蘭叛軍的地方,必須將邊界交還給政府控制,也就是可以給很多的自治權,但還是在烏克蘭國家的框架內,所以邊界是中央政府所控制的,但協議12月31日就到期,邊界的控制將交還給中央,那是不是就如預期邊界交還給中央,或是在邊界還未交還給中央之時,大批俄國的勢力進入?
       今年十月烏克蘭要進行選舉,中央有中央的選舉,地方有地方的選舉,叛軍控制的幾個省份要自己選舉,這到底有沒有違反到明斯克協議?其實這都是烏克蘭現在正在談的,所以本週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就證實,北約秘書長在本月底要到烏克蘭訪問,這是非常具有象徵意義的,北約秘書長到烏克蘭訪問,甚至要討論到在烏克蘭設立一個辦公室,對協調彼此的情報或溝通上較為方便。
       俄國本來對於北約是否會把烏克蘭拉近北約感到顧慮,現在北約並沒有把烏克蘭拉入北約,只是象徵性的北約秘書長到烏克蘭,一則表示希望明斯克協議順利 執行,同時也向烏克蘭表示,雖然烏克蘭沒有加入北約,但彼此間的溝通還是非常順暢,合作也可以加強,這個象徵意義對明斯克停火協議到底有否幫助?對烏克蘭 問題及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有沒有什麼樣的影響?這些都是到今年年底可以觀察的脈絡。

參考資料